任熊

清代晚期画家
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1]
幼时家贫,跟塾师学画人像,后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曾流浪到宁波。曾居于挚友周闲之范湖草堂三年,并得遇著名文人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学画,深得宋人笔法。任熊是绘画全才,人物、花卉、山水、[líng]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2]画法宗陈洪绶,与弟任薰,儿子任预、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概述图为任熊自画之像。[3][4]
代表作有为著名词人与画家周闲所绘之《范湖草堂图》、以及由周闲等题跋之《十万图册》等。[5]

简介

任熊,浙江萧山人,非上海人。其父任椿,善画,在当地稍有名气。受其影响,任熊自幼喜爱绘画,童年时常画灯画。父卒,又从村塾师学画肖像。凡影描勾填之法,画男女老幼之容,无所不会。因不愿死板地恪守粉本,乃窃变其法,以期画出裹在衣冠里的人体解剖结构,于是弄得“朝服翎顶者秃其颅矣,端拱[xiǎn]一足矣”,因而引起老师的不满。任熊遂离师而赴各地卖画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