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

三国时期东吴名医
董奉(200--280),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乾,侯官县[qián]村(今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1]董奉少时治医学,医术精湛,与张机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仙”。[2][3]
董奉常四处云游,行医施赈,往来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他所到之处除了行医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为人治病。[3]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六记载,董奉精于道教内外丹,善于占卜问卦,长于神仙方术,故人称其为“董仙”。[4][3]
董奉晚年客居庐山,每日为人治病,不收钱。患重病痊愈者,让他栽五株杏树,病轻者种一株,数年后得杏树万余株,郁然成林,人称“董仙杏林”。[5][3][6]因为董奉种杏行医救贫的缘故,后世便把医生这个职业称为“杏林”,董奉是“杏林”的始祖。[1]福州长乐有座山,原名福山,后人为纪念董奉而易名董奉山[7]

人物生平

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cuò])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