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通桥是云南一座能通行驻马的铁链悬桥,于清同治十二年至清光绪三年建成。[1]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驻缅华侨会长梁金山鼎力资助,印度工程师赖胜设计,建设为钢缆悬吊桥。于1935年元月正式修建完毕,桥长120米,宽5.6米,载重可达5吨以上,为滇缅公路的重要通道。1942年5月初,为阻日寇于怒江西岸,中军炸断此桥。1944年5月滇西反攻时又再次修复,为运送抗战物资和争取抗战的胜利起着巨大作用,当地人称之为“英雄桥”。[2]1974年在桥下游400米处建成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名红旗桥,惠通桥遂停用。[3] 1987年12月,惠通桥被公布为施甸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建设历程
清道 光(1836年)年间,龙陵厅潞江土司线如纶为首倡修。石墩已出水面,因事先未向省上请示,后来请求支持时“因通禀有责言,遂中止”。
光绪14年(1892年),龙陵厅同知覃克振倡捐,集银千两,并劝绅商士民协力捐助建桥,桥建成后但仅一个月后即被江风吹断,以后虽竭力续修,但不数年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