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

澳大利亚前总理、澳大利亚驻美大使
1
2
陆克文,原名凯文·迈克尔·拉德(Kevin Michael Rudd),出生于1957年9月21日,曾任澳大利亚联邦总理、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现为澳大利亚驻美大使。[2][6][7]陆克文是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8]
陆克文出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楠伯镇的佃农家庭。[2][8]陆克文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因车祸去世,家境贫困。1977年,陆克文进入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习亚洲研究,主修中国语言和中国历史专业。[2][1][4]大学毕业后,陆克文进入澳大利亚外交部,先后被派驻到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北京工作。[4][8]1989年陆克文成为昆士兰州新任州总理的首席幕僚,并在1991年至1995年期间担任州总理办公室主任。[2][1]1998年,在陆克文41岁时,他赢得了格里菲斯席位,进入众议院后成为议会工党国家安全和贸易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主席。2006年12月4日陆克文取代金·比兹利(Kim Beazley )成为澳大利亚工党第19任领袖。2007年11月,澳大利亚工党在澳大利亚第42届联邦选举中获胜取得执政权,[2][9]陆克文就任澳大利亚第26任政府首脑[10][4]2010年6月陆克文的工党领袖地位受到副总理朱莉娅·吉拉德的挑战,联邦总理职位也被其取代。不久,陆克文被吉拉德总理任命为外交部长。2012年2月,因为失去时任总理吉拉德的信任,陆克文宣布辞去澳大利亚外长职务。[11]2013年6月,陆克文在工党领导权投票中击败吉拉德,再次当选工党领袖,并取代吉拉德再次就任联邦总理,但在当年的选举中,工党败选,陆克文也失去总理职位,并在同年12月辞去联邦议员职务。[9][12][13]2014年早期,陆克文离开澳大利亚前往美国工作,在多个国际组织或研究机构中任职。[14][15][16][17][18]2022年12月20日,陆克文被任命为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7][19]
陆克文在竞选时就提出,政府要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和基础建设投资,而不可只当旁观者。[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陆克文政府率先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应对措施。陆克文也是创立二十国集团(G20)的发起人之一,G20推动了全球更有效地应对危机,防止金融危机演变为第二次全球萧条。[14][20]气候变化是陆克文任职期间的重要议题,陆克文就任总理的第一天就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任职期间在气候变化与能源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政策。[10][21]在社会方面,陆克文总理代表政府就澳土著居民自白人登上澳大利亚大陆上百年来所蒙受的苦难作出了正式道歉;[10]陆克文担任总理期间,政府扩大医疗福利,增加教育投入,铺设遍及全国城乡的高速宽带网络。[4][20]在外交政策方面,陆克文坚持澳大利亚外交优先,以灵活方式巩固澳美同盟。[4][22]在对华政策方面,陆克文虽然承认中澳关系的重要性,但2009年5月澳大利亚发布新的国防白皮书后,中澳关系逐渐滑向低谷。[22][23][24]陆克文认为澳大利亚应当采取务实的外交策略,在地区及国际舞台上承担与其国家实力相符的角色,致力于发挥与自身能力相当的作用。[4]
2019年6月10日,陆克文被授予AC勋衔 (Companion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25]以表彰他对原住民和解、创新经济举措和重大政策改革等方面的杰出贡献。[3]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