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缘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
李小缘[1](1897年2月9日-1959年12月26日),原名李国栋,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被誉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自6岁入私塾起,历经金陵中学附属小学及金陵中学,毕生致力于图书馆事业。[2]

人物简介

辛亥革命时,他率先剪去发辫,以示反抗清朝政府。1915年,考取金陵大学文理科。1920年(一说191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任金陵大学图书馆管理员。1921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192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社会学硕士学位。留学期间,经济是一个很大的困难,1922年至1924年,连续三个暑假都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做中文编目工作,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会员。徜徉于世界最大规模之一的图书馆,他不无感慨地在国会图书馆访客留言簿上写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1925年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图书馆学系主任、图书馆西文编目部主任、图书馆馆长、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史学部主任。同年参加中华图书馆协会筹备工作。协会成立后,任副执行部长,编目委员会委员等职。“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1925年,先生放弃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回到祖国。[3]  
回国后先生担任金大图书馆西文部主任,当时中籍部主任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家刘国钧先生,图书馆研究部主任是著名农学史专家万国鼎先生,流通部主任是陈长伟先生。不久,李小缘先生兼任图书馆学系主任,1928年任馆长。  李小缘是20—30年代中国近代图书馆运动的倡导人之一。他归国时,中国教育界正酝酿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他与袁同礼等积极参加筹备事宜,是发起人之一。他一方面全方位介绍西方经验,为各系统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网络而奔走呼号;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高校学术性图书馆的建设。早在1926年他所作的“藏书楼和公共图书馆”演讲中就阐明图书馆不仅是文化教育机构,而且是“传播消息及知识的总机关”。先生痛切感到,要振兴中华,开启民智是首举;欲开民智,又以兴办图书馆为有效途径之一。因而他到处演讲、讲课,从理论认识到制定规划乃至具体组织措施,都作了高瞻远瞩和合乎科学性的阐述。在第二阶段后期,先生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推动建设高校学术性图书馆,并率先垂范,建立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校学术性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前身为金陵大学图书馆)。为实现自己的图书救国理想,先生一生不仅在图书馆学及各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为推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做了许多具体的开创性工作。通过撰文、演讲、来往各方游说、向政府提交提案等各种方式,先生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  他具体负责筹备了1929年1月在金陵大学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年会,亲自计划出版了第一份全国性图书馆刊物《图书馆学季刊》。[1][2]

创办图书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