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

辽河以东地区
辽东,指辽河以东地区,今辽宁省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主要城市有大连丹东等。辽东的名称来源于秦灭燕国后设立的辽东郡,同时辽东又为明初设置的军镇名,辖境为今辽宁省大部分和吉林省一部分,为明代“九边之首”。[1][2][3]
辽东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位于辽西进入吉林朝鲜半岛的交通要道。广义上的辽东地区包括辽东半岛16个城市,主要包括营口鞍山本溪、丹东四市及下辖县(地级市) 。[4][5]

辽东政区历史

辽东郡县时代

秦汉魏都曾在辽水以东建立障塞,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构建的辽东郡军民镇戎体系。燕国障塞是燕国点线式长城体系的一个特点,比如辽西郡著名的赤峰市境内狗泽的狗泽都、辽宁省境内水泉的阳安都、大凌河的白庚都、酉城都;辽东郡著名的辽河襄平、候城、江海的上下障、吉林省境内辽河源头的四平二龙湖古城及吉林省境内鸭绿江中上游右岸的通化市白山市存有大量的长城遗迹。这些长城,还是以“点线式”障塞形制为主体,构成了历史上中原王朝统辖东方渔猎诸族藩属的大本营。燕塞—襄平—侯城—二龙湖古城—真番障塞线考古调查新发现据史籍文献记载,战国燕是最早在东北地区拓疆治边、修筑长城、设置郡县的中原国家。《史记·朝鲜列传》亦记载:“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从中可知辽东郡治襄平城(今辽阳市区古城)是通向真番障塞和朝鲜障塞的两条交通主线的枢纽。首次在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中游及支流富尔江蝲蛄河大罗圈沟河两岸崇山峻岭上和沟谷隘口间,新发现和新了战国秦汉时期 180余处(段、道、墩、座)具有典型中原文化特征的“塞垣”“列”“列障”“列堡”“列隘”及“列城”遗址。使沈阳抚顺通化集安临江(含朝鲜慈城郡)—长白(含朝鲜惠山市)之间的障塞7 2连成完整的一线,此线已发现障塞设施总数超过300处(段、道、墩、座),长度达 850公里,其主要形制为“点线式”障塞结构,仅“鸭绿江长城”中上游段形制为“线条式”长垣结构与“线段式”短垣结构。其障塞终点根据《茂陵书》中记载的里数,沿着海岸线测算,真番郡治大约位于中俄交界地区。真番和率滨、恤品、绥芬可能有某种联系。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东汉末年公孙度北伐乌恒。东汉末年公孙瓒主政辽西郡,公孙度主政辽东郡、玄菟郡(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