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龙

中国古代常见的龙纹之一
坐龙,中国传统寓意纹样,因呈现蹲坐姿态而得名[1]。这种纹样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广泛使用,尤其在皇帝衮服、隔扇门裙板以及古建筑和玺彩画的箍头上可见。坐龙作为一种华贵且具有威严的装饰元素,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形象特征

坐龙图案通常以团龙形式展现,即整条龙的形态呈圆形,头部朝前,身体与云雾交织形成"S"形,尾巴位于左侧并与头部平行。这种构图被认为是所有龙纹中最端庄、最平衡的一种,常用于重要场合或物品的核心位置。

发展历史

坐龙图案最早见于唐朝,经过发展,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明朝之前,龙的形象主要以行走、游泳等形式出现,而明朝则开始大量采用坐龙形象。清朝晚期,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带有坐龙图案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