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经济思想
藏富于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经济思想,主张国家减轻赋役征发,通过藏富于民的方式来发展生产、稳定国家财政收入。这一思想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曾提出“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的理念,强调国家徭役的征发与赋税的课征要适时适量,以达到富民富国的效果[1][2][3]

形成

数据因素

自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间,中国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尽管国家财税收入快速增长,但其增速远远超过GDP增幅和民众收入增幅,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对财富集中于政府手中的担忧。

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