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

山西太原市天龙山的文物保护单位
1
4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晋祠西北15.3公里处,[1]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5]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其占地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7]
天龙山石窟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时为高氏的别都,高欢曾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使这里的佛教迅速兴盛起来,开始了大规模的石窟寺营造工程。[5]其景点包括:第1窟、第8窟、第10窟等等。[2][3][4]第1窟位于石窟群东部边缘,距离相邻的第2窟有超过三十米,属于大型洞窟之一,经鉴定为北齐时期修建。[2]第8窟是天龙山石窟群第二大洞窟,仅次于第9窟,也就是大佛窟,它是唯一的中心柱石窟。[3]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在2013年启动了天龙山石窟计划,用以研究石窟及其造像艺术,以及将其数码化。[8]
2001年,天龙山石窟被批准正式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2023年1月19日,32项首批山西文化记忆项目发布,天龙山石窟入选在内。[10]

历史背景

山西,古称河东,[11]自东周(前8-4世纪)以来古城晋阳便坐落于此。天龙山石窟兴建于公元六世纪,即东魏(534-550)及北齐(550-577)年间,其时晋阳为下都及重要军事基地。在隋(581-618)唐(618-907)时期,晋阳仍为重要的行政中心,控制着中国北部,牵制北方部族的进攻。随着北齐灭于北周,佛教被抵制,但于隋代再次兴起。其辉煌延续到唐代,也正是此时修建了大量石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