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桢[zhēn](1581—1644),字正之,别号轩篆。樊相邢固屯村人。官至户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曾代理户部尚书职。明末军事家、政治家,烈臣。 人物生平
王家系洪武年间洪洞县迁民。先是在恼里镇的东部(现属山东东明县)落户,再辗转定居于樊相邢固屯村。后,王家桢的父母迁居长垣县城北街。 王家桢兄弟两人,兄名王钦公。王家桢十二岁丧母,“其哀震动邻里”。王家桢大器晚成,传说他长到十岁还不会说话,然而七岁时已通晓天文地理,并能给邻近一私塾堂的老师改文章。老师在翻阅文章时,发现有人改过,且改的十分妥切。老师暗自发现是一个七岁孩子改的,感到十分稀奇。于是,他随即到了王家桢家里,将王家桢替他改文章的经过说给家长,并动员家长让他上学。
入学后,王家桢天分极高,一点即通。历年书院小考,他都名列前茅。随后,在内黄府科考试中,他又争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