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澜索桥是世界现存最长的古代索桥。[1]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又名“安澜桥”“夫妻桥”“评事桥”“何公何母桥”“珠浦桥”。[1][2][3]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4][2]安澜索桥全长261米(截至2023年7月),架于岷江两岸,横跨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外江、内江上。[1][5]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2][1] 安澜索桥在唐代已然屹立;最早的历史可考于宋淳化元年(990年)大里评事知永康军梁楚建桥。[1][1][2]据范成大的《渡绳桥记》记载:"桥长百二十二丈,分为五架,广十二绳排联之,上布竹箅,攒立大木数十于江沙中,辇石固其根。"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塾师何光德夫妇相继修桥,桥长九十丈( 即全长约240米)。1964年,随着都江堰的发展,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排架木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更加稳定。1975年,仿旧式改为钢丝索桥。计8孔。[2]2008年2月28日至4月2日,安澜索桥封闭维修 ,[6]从2020年5月26日起开始实施封闭检修,检修工程结束后,景区组织项目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检测、市文物局等单位及文物专家,对工程展开竣工验收并顺利通过。2020年7月30日,安澜索桥在经过两个月余的封闭检修工程之后,正式对广大游客恢复开放。[7] 安澜索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中国五大名桥之一。[1]1982年,安澜索桥作为都江堰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10]2020年8月25日,安澜索桥被评为"十大最佳爱情表白地"。[3] 名称由来
清朝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发起倡议并募集资金重建索桥,桥成之后,何先德将之命名为“安澜索桥”,意为安渡波澜、出行平安之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