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法

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化工过程
拜耳法(英文名:Bayer process)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从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化工过程。1887年由奥地利工程师卡尔·约瑟夫·拜耳发明。拜耳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转化为铝酸钠,通过稀释和添加氢氧化铝晶种使氢氧化铝重新析出,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用于处理下一批铝土矿,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世界上95%的铝业公司都在使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1]
拜耳法在生产技术工艺评估中,有机物问题影响比较显著,需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排除。有机物排除技术中液体燃烧技术成本较高,溶液氧化法对技术和作业条件要求高,而苛化法则适合于草酸盐等有机物的排除。[2]

概况

所谓的拜耳法是因为是它是K.J.拜耳在1889-1892年提出而得名的,一百年来它已经有了许多改进,但仍然习惯地沿用着拜耳法这外名字。
拜耳法用在处理低硅铝土矿,特别是用在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时,流程简单,作业方便,产品质量高,其经济效果远非其它方法所能比美,目前全世界生产的氧化铝氢氧化铝,有90%以上是用拜耳法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