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咀遗址-抖音百科
凤凰咀遗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前王、闫营两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古城址,距今约4300年至5000年。遗址核心区域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城外有一条护城河,河宽30到40米。凤凰咀遗址是南阳盆地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聚落址,对于研究襄樊地区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2019年10月7日,凤凰咀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沿革
1957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凤凰咀遗址。[1]1980年代以来,历经数次复查。2015~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襄州区文物管理处对凤凰咀遗址进行了调查及小规模试掘,初步了解到遗址的基本规模,并通过局部勘探提出可能存在 城垣的线索。2018年9~10月,为充实遗址保护规划依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襄州区文物管理处对凤凰咀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进一步确认了城垣与城壕的走势、城址面积及堆积状况。2020年8月,为配合凤凰咀遗址保护利用与遗址公园建设,武汉大学考古系联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市博物馆和襄州区博物馆,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7个多月,发掘出一段古城墙和护城河,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少量玉器。[3] 遗址特点
凤凰咀遗址主体位于一高出四周3~12米的台地之上。台地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长约700米、南北最宽约45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在台地的北部与东部,一条自然水沟(前王小沟)环绕遗址半圈并于东南注入排子河(小清河上游段),台地的西部、南部为低洼地。凤凰咀遗址城址位于台地中部高地,呈一不规则方形。以城垣计算,长宽各近300米,除去四角内折部分,面积约7.5万平方米;以城壕计算,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70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城垣系黄色黏土堆筑而成,其中以南段与西段保存较完整,宽25~30米,普遍高约0.6~1.5米,保存最好处(南段偏东)高约3.6米。城壕环绕城垣外围一圈,与城垣之间保持有10~15米的间距,宽约20~50米,深度距现存地表5米以上(南部偏浅,北部勘探8米深度未见底),沟内堆积丰厚,以易于辨识的灰色淤泥最为常见。根据城壕走势明显且形制规整的特征,推测多系人工开挖而成,并与外围低地的早期河流连通,形成完整的给排系统。城址内部,以南部和西部的文化层堆积 最厚,普遍厚度在0.6~1.8米之间,西部最深处可达3.2米。同时,该区域也是红烧土密集分布区,与北部文化层偏浅、红烧土基本不见形成鲜明对比,初步反映了城址内部的功能区划。城址外围、紧贴城壕一周有附属遗址点6处,分别位于城址的东部(Ⅰ号)、东北(Ⅱ号)、西北(Ⅲ号)、西部(Ⅳ号)、西南(Ⅴ号)、东南(Ⅵ号)。其中,位于东部的Ⅰ号遗址点面积可达4万余平方米,文化层深度普遍在1.5米左右。位于东北部的Ⅱ号点在较薄的一层文化层上普遍有厚达2米左右黄土堆积,可能系开挖南侧城壕的堆土。其余四个附属点(Ⅲ—Ⅵ号遗址点)仅地表可采集零星细碎的陶片,不见明显的文化层堆积。城址与周边附属遗址的分布面积达50万平方米,反映了城址鼎盛时期的聚落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