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1980年12月正式成立,但此前在有关文化部门的关注下,民间文学工作已经展开并获得了多项引人注目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成为中南大区的首府,一批领受过毛泽东文艺思想教育的革命文艺家会聚此处,带来了尊重民间文艺和关注群众文艺创作的优良作风,搜集整理和学习民间文艺蔚然成风。

协会概况

《湖北文艺》和《布谷鸟》刊载了大量苏区革命歌谣,杨子江(平植义)采录的《洪湖渔歌》,曾被选入中学文学课本。特别是《双合莲》(宋祖立、吕庆庚、夏昭明等搜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和《钟九闹漕》(孙警文等搜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两部民间长诗的出版,更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不仅被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撰的第一部《中国民间文学史》列为专节给予很高评价,而且作为近代汉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进入1986年问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之中。
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倡导搜集民歌。在北京召开了以“采风掘宝,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为主题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全国民间文学工作形成热潮。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曾惇被推选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6月4日成立湖北省采风委员会,大力推进全省的采风掘宝活动。1958—1960年间,陆续编辑出版了《打开岩石劈开山》、《呼风唤雨由我来》等十几种新民歌选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和中南民族学院等院校中文系还开设了民间文学作品课。在大量涌现的新民歌中,《歌唱毛泽东》、《架飞泉》、《顶住日不落》、《我是一个装卸工》、《妹挑担子紧紧追》等17首精美之作被选入《红旗歌谣》;黄声孝、张庆和、习久兰等成为全国知名的民间歌手。湖北省采风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为后来湖北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文革”十年浩劫的结束和中国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湖北省的民间文艺工作随着整个文艺事业的兴盛获得了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