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立之-抖音百科
徐立之(1950年12月21日-),加拿大国籍,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高等教育及基因学家。1979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学位。1990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同年成功断定导致囊状纤维症的缺陷基因,是人类遗传学上的重要突破。徐立之曾任香港大学第十四任校长(2002年至2014年),2005年被香港市民评为“最佳大学校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受聘为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长,同年出任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2016年获颁授大紫荆勋章,同年担任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书院首任院长。2018年获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奖。徐立之长期致力于遗传学研究,在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致病基因的定位、分离及突变分析,以及对这种常见基因缺陷疾病的分子发病原理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 人物简介
徐立之长期致力于遗传学研究,在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致病基因的定位、分离及突变分析,以及对这种常见基因缺陷疾病的分子发病原理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发现了首个与囊性纤维化连锁的DNA标记,并在人类第7号染色体长臂上找到了有关基因,并成功地将导致囊性纤维化的致病基因分离出来发现了该基因最重要的突变。该基因则被命名为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Regulator,CFTR)基因。他在人类第7号染色体作图、注释及鉴别该染色体上的其它致病基因方面亦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推动国际性遗传学和基 因组学研究方面,他与其他3位科学家共同创立了加拿大全国性疾病基因研究网络,并为该网络成立了酵母人工染色体核心资源库,他还创立了加拿大医学理事会基因组资源中心及应用基因组学研究中心。2002年担任香港大学校长,推动成立了香港大学基因组研究中心。在SARS暴发期间,组织协调了港大对SAR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促进各研究队伍的合作,终于取得了发现SARS病毒及其中间宿主,认识SARS发病原理及建立临床有效诊断及救治方案等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香港和内地医学界抗击SARS的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在教育领域,徐立之建议学生在高中选科时按兴趣修读学科,家长应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以提升学生的语文会话能力。他还培养了多名博士,并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是许多国内遴选委员会成员,曾参与遴选优秀科学家担任多所国内机构的负责人及领衔科学家。 人物经历
1950年,徐立之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3年随父母由杭州移居香港,小 学就读过庇护十二学校、香港真光中学(小学部)、恩光小学以及北角小学,中学就读于巴富街官立中学(现何文田官立中学),在中五会考时取得2A4C的良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