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

沂河主要支流
汶河(蒙阴),古称汶水,又称东汶河,系沂河主要支流,源出蒙阴县岸堤水库,流经沂南汇入沂河。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约2428.46平方公里,经蒙阴、沂南两县流入沂河,主要流域在沂南境内,从砖埠镇诸葛故里汇入沂河,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岸堤、马牧池、依汶、界湖、张庄、砖埠注入沂河。沂南境内,汶河干流长约80公里,从1958年始,在其上游蒙阴县建成黄土山、张庄2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44座。1960年又于中游与梓河汇流处,建成岸堤水库,并建装机容量为5350千瓦的水电站。设有多处机、电灌站、丹山子拦河闸,能排洪水、抗旱、灌溉。河滩已成速生丰产林基地。

名字由来

汶河”之名,最早见于史载是《淮南子·地形训》和《前汉地理志》。《前汉地理志》载:“琅[]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水经》载:“汶水出朱虚县泰山。”沂山古又称东泰山,《地理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 城亭,故县也,汶水经 城北,又北过淳于县西。潍水过县东,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安丘县志》和《安丘县乡土志》等诸多史书中均有关于汶河的记载,不一而述。[1]

名称演变

据《临沂地区志》,汶河,宋、元时期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后为区别泰山之阳大汶河(古代也称汶水),改称东汶河(位大汶河之东),但各类地图均标为汶河。文献资料来看,上游所在的蒙阴县资料《蒙阴县志》称东汶河,下游所在的沂南县文献资料《沂南县志》称全河为汶河,南源称东汶河。河流一般以下游为标准名称,结合通用地图标注,仍以汶河为全河标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