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坡

中国秦腔名剧
《五典坡》是一部秦腔名剧,是迄今为止惟一勘测到的一部明代的秦腔演出剧目,诞生于明末崇祯年间,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唱做工并重戏,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2]
《五典坡》初由弹词本改编为秦腔本问世于舞台。经戏剧史家考证,秦腔初本剧名为《烈女传》,以王宝钏节烈贞爱精神为主。其时仅有前本,共八折,计有《花园降香》[a]彩楼配》《三击掌》《降妖马》《投军别窑》《征西》[b]《母女会》[c]《红雁捎书》[d]。自后世增有五回,即《赶关》《赶坡》《算粮》《收将》《大登殿》等,统称为后本。《烈女传》从此被改名为《五典坡》。[1]
《五典坡》讲述了唐朝时期丞相王允三女宝钏于彩楼飘彩招亲,绣球打中乞儿薛平贵。王允嫌贫爱富,责令宝钏退亲,导致父女之间的关系破裂。宝钏最终奔赴寒窑,与平贵成亲。西凉反唐,王允和魏虎欲害平贵。。宝钏寒窑苦守十八年,托鸿雁传书寻找平贵,夫妻团聚。后来薛平贵登基做了皇帝,王宝钏被封为皇后。[4][5]剧目成功地塑造了王宝钏这一女性形象,其不卑不亢、敢于追求自己爱情的特点,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也让《五典坡》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加深刻,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6]
秦腔表演名家李正敏靖正恭何振中李正斌刘毓中苏育民刘易平马友仙王玉琴余巧云郭明霞肖玉玲杨凤兰马桂英等人,都曾在舞台上演绎过《五典坡》。[2]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