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

欧洲史上曾统治法国等国的王朝
波旁王朝(法语:Maison de Bourbon,英语:House of Bourbon,西班牙语:Casa de Borbón,意大利语:I Borboni)是一个在欧洲史上统治法国(1589-1792,1814-1815,1815-1830)、西班牙(1700-1808,1814-1868,1874-1931,1975-)、两西西里那不勒斯[1735-1806,1814-1860],西西里[1735-1860])等王国的跨国王朝。[1][2][3][4][5]
波旁王朝因最初的封地为波旁-阿尔尚博(Bourbon-l’Archambault)而得名,[5][6]1589年纳瓦拉国王亨利四世(Henri IV)在宗教战争后赢得巴黎并统一法国,成为法国第一位波旁王朝国王。[7]此后亨利四世的继承人从1610年到1792年不间断地担任法国国王,历任9个国王。其中在被誉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极盛。[1][8][9][10]1700年路易十四的孙子费利佩五世正式成为西班牙国王,波旁家族开启对西班牙的统治。[1][11]1735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又通过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确立了对两西西里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王国)的统治。[1][11][12]
1792年巴黎人民起义攻陷王宫,国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波旁王朝至此中断,法国进入共和国和第一帝国时期;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此后也分别于1806年、1808年被拿破仑控制,波旁王室只剩下对西西里岛的统治。[4][5][13][14][15]法国波旁王朝曾在1814年、1815年有过两次短暂的复辟,但当时的法国国家性质已经由封建君主制转变为资产阶级君主制,其社会状况与欧洲形势决定了恢复大革命以前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形态已经没有可能,1830年法国波旁王朝被彻底推翻。[1][16][17]西班牙波旁王朝自1814年至今经历了三次复辟,进入20世纪后,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风雨飘摇,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叛军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打败共和军队,西班牙进入独裁统治。1947年佛朗哥发布《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恢复君主政体,选中波旁家族继承人胡安·卡洛斯为未来的君主。[4][18][19]而波旁王朝对两西西里的统治随着意大利的统一于1860年终结。[20][21][22]
波旁王朝的历史发展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密切相关,他们通过外交手段、战争征服和联姻等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领土,波旁王室的中央集权思想和行政体系推动了欧洲君主制度的演进。目前波旁王朝仍在欧洲存续,2014年登基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即波旁家族成员。[18][23][24][25][26]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