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战役是解放山西全省以及华北的最后一战,是一场城市攻坚战。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持续至1949年4月24日,历时6个多月,全歼国民党阎锡山部及地方保安团13.5万余人。[1][3] 1948年7月,阎锡山率残部退守太原,待机再起。为夺取太原,消灭阎锡山集团,7月16日,中央军委命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统一指挥该兵团及晋绥军区第七纵队、晋中军区等部共17个旅8万余 人发起太原战役。1948年9月28日,由徐向前任书记、周士第任副书记的中共第一兵团前委决定,太原战役的指导方针为“围困、瓦解、攻击,逐步削弱,然后一举攻下太原”,并预定于1948年10月18日发起战役。[5][1]1948年10月1日,阎锡山为抢粮和破坏人民解放军的战役准备,以7个师分三路南进,第一兵团前委权时制宜,决定抓住敌脱离坚固工事的有利战机,提前发起战役。[6][7][8]10月5日拂晓,第八、第十三纵队由南向北出击,经一日激战,重创敌军。16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城南武宿机场,突破太原城南、北地区第一道防线。歼敌2个师、3个团又7个营。共毙伤俘敌军1.2万余人,首战告捷。10月26日发起总攻,11月13日,东山战斗胜利结束,太原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1]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太原守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地,阎锡山见大势已去,于2月15日逃往南京。此时,太原守军仍有6个军17个师,共7.2万余人。[6][9]在此期间,徐向前因肋膜两次出水,胸背疼痛,无法前往前线指挥,遂向中央军委建议由彭德怀负责攻城作战。经军委批准后,彭德怀接替指挥太原前线战事。[4]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分十路向太原发起总攻。战至22日,人民解放军全部攻占外围据点,兵临太原城下。24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对太原守军发动总攻。至10时,全歼太原守军,太原宣告解放。[1] 太原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华北的最后堡垒,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华北全境随之解放。[1][3] 发展历史
战争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