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舷

船舶中部由满载吃水线到甲板上缘的垂直距离
干舷(英文名:Freeboard),泛指船浮于静止水面时船舷最低处至水面的垂直距离。它随船的吃水而变。船的长度中点处由载重线到干艘甲板边上缘的垂直距离是许用的最小干舷。干舷高度由船舶的长度、种类、开口盖蔽以及船舶航行的区带、区域、季节期和航区来决定。中国船舶载重线规范,根据船长规定了船舶的基本干舷,船舶最小干舷是保证船舶安全浮于水面的限度,所有船舶都是按国家船舶检验局勘定的船舶载重线所规定的最小干舷。如果船舶超载、干舷减小到小于规定的限度时,船舶就不能安全浮于水面,故最小干舷也叫安全干舷。

定义

干舷一般指船的露天甲板上表面舷边处在水面以上的高度。其值随船的吃水而变。商船须依据国家法令勘定其载重线,在船的长度中点处由载重线到干舷甲板边上面的垂直距离是许用的最小干舷,也简称为“干舷”。干舷甲板常指最上层的连续甲板,遮蔽甲板则指第二层连续甲板。

历史发展

1930年和1966年国际海事组织举行会议,为保证海上人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对国际航行船舶制订了《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不适用于军事船、小型船和渔船),作为勘定载重线的标准,以确定船的干舷。我国于1959年颁布了《海船载重线规范》,1975年作了修订。对内河船的载重线也有相应的规范。军用船的干舷是指中剖面(或最大横剖面)处设计水线至露天全甲板表面舷边处的垂向距离。增大干舷有利于提高船的储备浮力和大倾角稳性,也可减少甲板上浪的机会,但对船的受风面积和在风浪中的运动将有影响。实践表明,装载量过重,干舷不足常是海难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