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2003年世界反兴奋剂大会上通过的条例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World Anti-Doping Code,简称WADC),[1]是于2003年在世界反兴奋剂大会上通过的条例,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4][2]
参加体育比赛的选手使用兴奋剂的现象在近代和现代比较流行,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一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的运动员一般都“低头认罪”,或者找找借口,声称“误服”。但进入90年代后出现了一种倾向,即被查出的违禁者否认服用禁药,使国际体育组织常常处于有法难依,执法难严的困境。[5]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于2003年3月3日主持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反兴奋剂大会,在会上通过了《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并分别于2009 年、2015 年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4]2019年11月7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通过了新修订版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新条例结合了体育、社会、医学和科技领域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做出修订。[3]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实施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兴奋剂核心内容的普遍一致来加强反兴奋剂工作。[4]2021年10月8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布,取消泰国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国主办国际体育赛事资格1年,包括举办区域级、洲级和世界级赛事。其中,泰国被禁办的原因是该国国家反兴奋剂组织的规定或相关法律违反了新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印尼和朝鲜被禁办是因为没有有效落实兴奋剂检测计划。[6]

历史沿革

产生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