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首批国家级开发区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连云港市东部城区,是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是连云港市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和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稳居“第一板块”。[1]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开发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业态、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主导产业。土地资源丰富,临港产业区土地均为存量国有建设用地,不受农转用指标限制,能够满足各类项目用地需求。开发区电力供应充足,可保障大型项目生产用电需求。持续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实现全覆盖,区级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1220”常态化运行。[1]
目前,区内已集聚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央企投资兴业,建成了全市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此外,开发区还是亚洲最大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园。[1]

基本概况

下辖宋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浦化工区。建区以来,开发区已经吸引了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台湾香港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区,建成了医药、纺织、电子、化工、食品、机械、建材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有4个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个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新医药产业基地、民营经济园等接纳各类项目进区的载体,成为连云港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省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沿桥国家来中国投资的热点地区。是连云港市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核心区域,是连云港市优质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和精华所在,已有126平方公里规划,36平方公里的青口盐场已完成规划编制,并预留为重大产业承载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