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成立于中国的联合国附属组织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英文名: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缩写:ESCAP)前身为“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于1947年在中国上海成立,1949年总部迁至泰国曼谷。1974年该组织改称现名,是联合国负责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一个区域性职能部门,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5个区域经济委员会之一。截至2023年11月,有53个成员和9个准成员,执行秘书为阿里沙赫巴纳女士(Ms. Armida Salsiah Alisjahbana)。[1][3][4][5]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以下简称:亚太经社会)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协助制订并负责区域落实联合国关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远景,开展智库研究,为成员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力支持,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整体规划、跨境安排、技术标准和建设指南,开展政策对话和能力建设等。[2]
截至2023年5月,亚太经社会举行过79届年会,建了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公路网湄公河委员会。亚太经社会积极支持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推动成员参与并解决性别平等、老龄化、城市化和环境问题,参与确保泛亚铁路共识、创建亚洲太平洋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发展培训中心(APCICT)以及《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曼谷宣言》(RECI)。同时,亚太经社会支持亚太地区克服收入不平等、气候变化、性别差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所面临的挑战。[6]

发展历史

随着世界开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中恢复过来,亚太地区的许多后殖民国家开始了将自己重新定义为独立国家的艰难过程。作为区域合作论坛,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Far East,ECAFE)于1947年在上海成立,重点关注经济发展和战后重建。[6][1]1948年,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亚远经委会)出版了第一份年度《远东经济调查》,对该地区各国的经济状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广泛的分析。[6]1949年,亚远经委会迁址泰国曼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