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码头

上海港务局运营的轮船码头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商东印度公司在徐家滩(今东大名路高阳路一带)建造简陋的驳船码头。[1][2][3]
它记载着上海航运发展、客商贸易及文化往来的厚重历史,也是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见证。如今,它的开放,又迎来络绎不绝的人群,也意味着它仍在这座现代城市中独具魅力。

清朝

咸丰十年(1860年),英商宝顺洋行建造宝顺码头,长121英尺(36.9米),为上海第一个轮船码头。咸丰十一年,美商旗昌洋行建造旗昌码头,长70英尺(21.4米)。同治三年(1864年),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重建虹口码头,由驳船码头改为轮船码头。
同治五年,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的大型远洋轮船“鸭加门”号首次停泊虹口码头,自此,外贸进出口中心从外滩移到虹口沿江地带。同治九年,境内沿江依次建有汇源、怡和、旗记、伯维船、顺泰、海津关、同孚、虹口、耶松船坞、耶松船厂、宝顺、仁记等十几个外商码头和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