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爵谦

第一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的父亲
张爵谦,儿子是革命烈士、第一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1][2]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突如其来。1928年,张人亚冒险将这些文件、书刊秘密带回宁波乡下,亲手托付给父亲张爵谦代为保管。张爵谦编造了一个“儿子在外亡故”的故事,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衣冠冢”,并用油纸裹好文件藏进空棺里。墓碑上以“泉张公墓”之名埋藏了儿子的秘密。直到1950年,张人亚还是没有消息。张爵谦从长山岗张人亚衣冠冢的空棺中,取出儿子当年带回的党的文件、书刊,让三儿子张静茂带回上海,将这些文件、书刊上交给上海有关部门,后又呈交中央档案馆予以保存。[2][3][4]
张人亚冒着生命危险托付和张爵谦放置在空棺一直守护的珍贵文件,收藏于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其中《共产党宣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文全译本,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文件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成为记录二大的孤本文献,里面的首部党章弥足珍贵。[1][2][5]

人物经历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突如其来,上海被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张人亚悉心收集的党内文件和书刊极有可能为他引来杀身之祸。这些珍贵资料既不能被国民党搜去,又不忍心烧掉,在张人亚再三考虑下于1928年的一个冬日,张人亚冒险将这些文件、书刊秘密带回宁波乡下,将一大包文件交给父亲张爵谦代为保管,并再三嘱咐张爵谦好好保管这批“比儿子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张爵谦编了个“儿子在外亡故”的故事,向邻居们佯称:不肖子静泉长期在外不归,又毫无音信,恐怕早已死了。随后,张爵谦就在家乡的长山岗上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把张人亚带回去的那一大包文件、书报用油纸裹好藏进空棺,埋在墓穴里。墓碑上,张爵谦为了稳妥,他删去张人亚名字中的“静”字,以“泉张公墓”之名埋藏了儿子的秘密。[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