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於陵

唐朝的户部侍郎
杨于陵,汉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后。父杨太清,客居河朔,死于安史之乱。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岁,[zhuó]进士第,授润州句容(今江苏主簿节度使韩滉将女儿嫁给他。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膳部员外郎。历官吏部郎中、中书舍人潼关防御、镇国军使(今陕西华县)、浙东(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入为京兆尹(首都市长),“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官至户部侍郎[1]杨於陵为官刚正廉洁、器度弘雅,进止有常。在朝对吏部进行改革,严格办事制度,致使朝政清明[2]长庆元年(821年),杨於陵入朝任户部尚书、拜太常卿,充东都留守,因年老请辞官。[3][4]

影响与评价

影响

改革吏部选调

在杨於陵担任吏部侍郎的四年任期内,他纠正了官员选拔与调配领域中的多项弊端。通过其不懈努力,确保了约三千名官员的选拔过程遵循了公正、合理的原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