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台家寺遗址被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台家寺遗址,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级聚落。流经该遗址的润河河道内曾出土两批商代青铜器,其中1957年出土的青铜龙虎尊(现藏国家博物馆)和饕[tāo]餮[tiè]纹尊(现藏安徽博物院)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瑰宝和重器,也说明了台家寺遗址的地位。 自2014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组成台家寺考古队,在台家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在3个年度的考古工作中,共发掘了16座商代房屋,273个商代灰坑,7座商代墓葬;确定了以台家寺遗址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商文化属于中原商文化系统。遗址的年代自早商时代晚期延续到晚商时代早期,其中在洹[huán]北商城时期是其最为发达的时间段。考古队发掘出了完整的方形围沟、大型建筑、铸铜遗迹遗物、奠基坑、祭祀坑、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遗物,揭示了商代高等级贵族在淮河流域的生产、生活、埋葬的场景,填补了一系列夏商周考古的空白。[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