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使用于1628年至1644年,为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2][1] 崇祯年号初期,明思宗朱由检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并于崇祯二年(1629年)定立魏党“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惩处,一时间“天下想望治平”,在位期间“不迩声色,忧勤惕厉,殚心治理”。从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七年,共八个内阁首辅,五十个阁臣。[3]崇祯年号期间,明朝的军事斗争始终处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清朝铁骑两线作战的困境。崇祯十一年清军犯境,导致孙承宗、卢象昇等将领殉国,李自成部遭明军围剿损失惨重。[4][5]经年累月的战争,让明廷财政枯竭,国库陷入绝境。为支付巨额战争经费,崇祯三年(1630)、崇祯十年(1637)、崇祯十二年(1639)接连加派练饷,沉重的赋税促使大批农民逃亡并加入起义军。[6]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随后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缢而亡,明朝灭亡。崇祯年号至此终结。[7] 改元原因
在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