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兴智

大理国末代皇帝
段兴智(?-1260年),白族,今云南大理人,段祥兴之子,宋代大理国第二十二世国王,蒙元时期大理第一代总管。[1][2]
1251年,段祥兴驾崩,段兴智即位,改元天定。1253年,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进攻大理,段兴智以相国高泰祥为首,拒降并杀了蒙古使者。然而,鹤庆、剑川等地相继失陷,大理城最终也被攻破,高泰祥被杀。段兴智逃往滇池地区,但次年春在昆泽被蒙古军所俘,大理国灭亡。[1][2]
1255年,在蒙古大将兀良合台的护持下,段兴智与叔段福进见元宪宗蒙哥,获赐金符,并奉命返大理,与兀良合台、宣抚使刘时中共同安辑大理。此后,段兴智与段福率爨僰军为前锋,导兀良合台出征未附诸部,又攻降交趾。1257年,段兴智任中庆路八府总管,即大理第一代总管。1260年,段兴智与段福计划北行朝见世祖忽必烈,但在途中去世。世祖忽必烈派遣使都吊祭,并赐谥号“向义天定贤王”。[1][2][3][4]

生平

13世纪中叶,崛起在北方草原的蒙古帝国把战线推到了南宋边界,由于连续进攻都达不到目的,决定采取史无前例的迂回战略,先从四川附近的吐蕃地区抵达大理,再从大理对南宋腹地发动进攻,一直僻地自守的大理从此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宋蒙战争之中。当时的大理皇帝是段祥兴,此时大理和旁边的南宋一样面临蒙古的层层进逼,江山已是危在旦夕。道隆五年(1244年)蒙理之间爆发临关战役,理军被打得大败,但随后蒙古因窝阔台的去世而撤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