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阳病-抖音百科
少阳病是《伤寒论》六经病之一的病证名,[1]其性质属阳证,是病邪已经离开了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介于表里之间的过渡阶段,即病邪在半表半里,病位在胆、三焦。[2]其主要症状为口苦、咽干、目眩、心烦、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寒热往来、胸胁胀满而痛、苔黄、脉弦等。[3]少阳病可兼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4] 少阳病以疏调气机、和解少阳为治疗原则,[3]清阳明之热、补太阴之虚并进,扶正祛邪兼具,柴胡类方、黄芩类方、泻心汤类方均属于治疗少阳病方,以小柴胡汤为主方。[1] 少阳病性质
因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少阳病病位在胆、三焦,属腑。少阳病的性质属阳证,属半表半里证,是外感热性病在发展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的一个证候类型。所谓邪在半表半里,是说病邪已经离开了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恰介于表里之间的过渡阶段。[2]此时外感病邪未除,正气已虚,病邪内侵,结于胆腑。 中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