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的一种,通常绘制在墓室的墙壁、顶部和通道两侧。这些壁画的主题多样,涵盖了死者生前的各种活动,如日常生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旨在通过壁画传达教育意义,纪念逝者,寄托对他们在阴间的美好生活的期望。[1]中国传统壁画是绘画的一种,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通称。它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早于山水画、花鸟画等。[2]
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3]
秦汉时期,随着厚葬之风的兴起,墓室壁画开始广泛出现。西汉初期的壁画墓,如南越王墓和梁王墓,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西汉后期,洛阳和西安地区的壁画墓尤为显著,如烧沟61号壁画墓和卜千秋壁画墓等,这些壁画反映了当时的丧葬观念和社会习俗。王莽时期,壁画内容发生了变化,新增了宴饮庖橱、车马游猎、乐舞百戏等题材。东汉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的壁画墓数量增加,题材更为多样化,如洛阳北郊石油站壁画墓和新安铁塔山壁画墓等。 两晋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