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镇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辖镇
武功镇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西部,毗邻贞元镇东侧,与杨陵区杨陵街道和大寨街道隔后河相望,西靠宝鸡市扶风县的杏林镇,北与本县的苏坊镇、游凤镇以及乾县的王村镇接壤。[1]该镇东西最大距离为16.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5.8千米,总面积为43.02平方千米。[2]
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的武功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平原为主,自北往南呈阶梯状。平均海拔为550米。[1]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2.9℃。年平均降水量为633.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92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至9月,其中以9月降雨最为频繁。[1]武功镇境内河道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渭河、湋河、漠浴河、漆水河,总长度达83.2千米。[1]
至2020年6月,武功镇下辖1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截至2022年,总户籍人口为43.41万人。[3]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武功曾获得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小麦良种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到2022年,武功镇的工业总产值已达到168.7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6%。[4]
武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被称为炎黄故里。根据《国语·晋语》的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其中,姬水指的是今天武功境内的漆水河,而姜水则是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5]这里曾是炎帝后裔姜姓的封地,有[tái]国的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农业的始祖后稷就诞生于此,他教导人们进行农耕,结束了远古时代人类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的历史,开启了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作为武功县(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心,武功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已有长达1800多年之久。[6]这里孕育了苏武、苏蕙、李世民、富嘉谟、游师雄、康海、孙景烈等许多著名人物,同时也留下了以“武功八景”为代表的特色人文景点。[7]
武功镇作为陕西省的107个重点镇之一,武功镇也是全省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13年,该镇被列入陕西省的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名单,2014年8月被评为全国重点镇,2015年8月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并于2019年12月24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