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维埃宫殿-抖音百科
苏维埃宫殿(俄语:Дворец советов,英文:Palace of Soviets)是前苏联在莫斯科的一个政治集会中心,位于被拆除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原址上。该宫殿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最高苏维埃在其130米宽、100米高的宽阔大厅中容纳超过20,000人。如果建成,这座高达416米(1,365英尺)的宫殿将成为世界上最高建筑,内部体积超过美国六座最高摩天大楼的总和。这对于苏联政府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宣传目的需要。 苏维埃宫殿的设计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25年的方案设计和修订,始终未能建成。[1]1931年至1933年间,举行了四次建筑竞赛,标志着苏联建筑风格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转向斯大林时期的宏伟历史主义。最终的设计由Iofan、Shchuko和Helfreich共同完成,灵感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摩天大楼技术。 宫殿的建设始于1933年,基础于1939年1月完成。1941年6月的德国入侵终止了该项目。工程师和工人被分配到防御项目或其他工作;1942年,安装在宫殿内的钢结构被拆卸,用于防御工事和桥梁。二战后,约瑟夫·斯大林对宫殿失去了兴趣。Iofan制作了几款经过缩小的修订设计,但未能重新唤起该项目。在斯大林去世后,提出的一个替代方案在建筑竞赛阶段就被搁置。[1] 时代背景
1931年,前苏联的报刊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建起了强大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农业,无论从经济的年增长率,还是从发展速度来说,前苏联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苏联第一”、“苏联惟一”的思潮和行为急速膨胀,那种曾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蔓延而后被抑制的“苏维埃世界共和国”的理论和主张又统领了一切,种种梦幻般的想法,“世界革命首都”、“共产国际中心”等等不一而足。[1] 大、高、神圣是这个时代衡量一切的标准。因为只有大、高、神圣才能体现出苏联的强大、第一和不可替代。在当时的莫斯科,有一座大、高、神圣的标志性建筑物,但却不是“无产阶级”的,而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丰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它处于莫斯科中心地段,对面就是克里姆林宫,当苏联领导人从红色宫墙里推窗而望,首先见到的却是这一建筑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