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陂镇-抖音百科
陌陂镇位于社旗县东北部,东与下洼镇接壤,南与郝寨镇相连,西与唐庄乡交界,北与方城县二郎庙乡毗邻。全镇领域面积66.7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61545余亩,辖19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96个村民小组。陌陂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省政府“科普示范乡镇、市政府“信访工作四无乡镇”、“维稳工作先进乡镇”,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镇政府所在地陌陂街距县城10公里,位于陌陂河南岸,入选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陌陂镇境内省道S239(鲁姚)公路、县道社(旗)--下(洼)公路、下洼至大冯营战备公路(在建)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陌陂镇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彩的文化风情。相传,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曾派开国元帅、谏议大将军、堵阳侯朱祐在现陌陂东门外陌陂河南岸建侯符,并设“狱营”以羁押战俘。后渐次形成村落和集镇,有东西大街一条。根据“陌”为东西道路,“陂”称泽陂之意,古人遂以陌陂命为地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落散状,复合式,呈正方形,四周筑有围堤,集镇面积1.5平方公里。中有十字形街道。南北主街为商业和农贸集中区。五十年代以前,山货和土特产品为传统贸易商品。现在,农历单日集。 民国元年(1912年),属方城县第五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三区。1951年,为第六区。1956年3月,建陌陂中心乡;同年12月,恢复区。1958年,建陌陂公社。1961年,复置区。1965年11月,除境内二郎庙公社外,陌陂区其余辖地划归社旗县。1966年10月,改为陌陂公社。1983年4月,改乡。2015年,撤乡改镇。截至2020年6月,陌陂镇辖1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陌陂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陌陂镇常住人口为25238人[1]。 历史沿革
社旗县隶属于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社旗县是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县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县,中国食品工业强县。社旗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但同时也是河南省科技扶贫先进县城、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因东汉时刘秀举义兵赊旗而得名“赊旗”,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为中国的四大商业重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