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魁-抖音百科
王正魁,1910年出生于山西太谷县水泉村,是一位杰出的晋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山西、河北、内蒙古的花脸名伶。他的艺术生涯跨越60余年,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绿判官》《劈殿》《取洛阳》《打渔杀家》《李陵碑》《打金枝》等剧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深受观众喜爱。王正魁的艺术之路从苦练到模仿,再从创造到成熟,他的演技被誉为“京二一嗓震城乡,架工稳健又大方,唱念清晰有神韵,倾倒戏迷美名扬”。 人物经历
1910年,王正魁出生在山西太谷县水泉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2岁那年拜商宝元( 艺名“活马武”) 为师,并签下5年的学艺合同。商师傅对他说:“给你起个艺名吧,太原有个‘狮子黑’乔国瑞,张家口有个‘京铃黑’郭寿山,你就叫‘京二黑’好啦! ”从此,他正式进入梨园。幼小的王正魁开始系统地接受严格训练,每天鸡叫头遍就起床,喊嗓、练虎音吼炸音,再练身段、台步、甩发、抖髯[rán]口等基本功。师傅给他念戏、说戏,一教就懂,一学就会。师傅见他悟性好、记忆力过人,再加上练功吃苦认真,对他格外垂爱,毫不吝啬地把一生积累的表演技巧全都传授给了他。此后,王正魁学艺合同期满,跟随着师傅又演了3年,便独自闯荡到太原、大同、张家口、集宁、包头等地,与彦章黑、京铃黑、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刘宝山、刘明山、吴本荣、吴本珍等晋剧名家同台合作演戏,同时也得到了向名家、同仁们学习的机会。他常说:“演戏这一行,净末生旦丑,各角儿的长处都得学。只有集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才能自成一体,有所创新。”他说到做到,不耻下问。向“京铃黑”郭寿山和彦章黑认真学过唱腔运用,念白发音; 受到过“北路狮子黑”张玉玺、名须吴本荣在身段、架工方面的精心指点; 悉心琢磨过花旦冀美莲、小生郭凤英的“水袖功”、“翎[líng]子功”等等。由于谦虚好学,兼收并蓄,王正魁的艺术功底日渐深厚,演技日臻成熟,唱、念、做、打诸般技艺不断出新。在各地演出中,他以架工稳健、 做戏细腻、吐字清晰为艺术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赞赏,从而一路走红。 新中国成立后,旧时被视作“下九流”的戏曲艺人,真正得到翻身解放。王正魁结束了到处奔波串班的流浪日子,加入了大同市晋剧团。新生的王正魁使出浑身解数,对自己的拿手好戏《打渔杀家》《取洛阳》《劈殿》等剧目,精益求精。他自成一体的手、眼、身、法、步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赢得了戏迷们一片好评。“京二黑”在晋、冀、蒙一带,名噪一时。1953年,省里组织戏曲团体去朝鲜慰问志愿军,王正魁积极报名参加,在炮火纷飞的阵地上,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1954年,全省首届戏曲汇演时,他与名旦筱金枝合演《打渔杀家》,获得了一等演员奖。在他担任了大同市晋剧团团长后,仍与同团的名角儿演员红艳云、马文祥、张金元、赵双印、桃子红、九岁红(崔德旺) 、小狮子黑(张庆云) 等坐踞大同合作演出,连演数年,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广博美誉。 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