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

发源于希腊的记谱法
五线谱 (Staff)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五线谱通过采用不同的谱号和音符在谱表上所处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音的高低;采用不同形状的符号表示音的长短;采用相对稳定的文字、符号表示音的强弱、快慢等。[2]
五线谱发源地是希腊,其历史比数字形的简谱更为悠久。在古希腊时期,音乐主要通过声乐来表现,歌词发音的高低长短是用字母表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罗马时代,人们开始使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就是纽姆记谱法。大约在公元8世纪,五线谱的前身纽姆记谱法出现。“纽姆”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符号”,是用于表示音乐的一种绘图方式。五线谱主要适用于键盘乐器,因此熟悉五线谱是键盘手进行出色演奏的基础。五线谱是一种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乐谱。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并经过不断演变和改革而逐渐完善。[2][3][4]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5]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