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隋代医家
巢元方(550-630年)是隋代著名医家,大业中(公元605年—616年)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奉诏主持编撰了《诸病源候论》,这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共五十卷,分67门,1720论。该书对传染病、[jiè]炭疽等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巢元方还对小儿护理、妇女保健和外科手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他的贡献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日本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启示。巢元方的学说被收录在《圣惠方》中,成为医门七经之一。[1][2]

人物简介

巢元方约生活于隋唐年间,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一说为西华人。巢元方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5年)医事活动频繁,任太医博士,业绩卓著。然而《隋书》无巢氏传记,仅宋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一段关于巢氏的记载。说隋大业五年八月,开凿运河总管患风逆症,隋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往视得疗。虽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迹缺乏史料记载而混没于历史的尘封中,但巢元方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贡献,却以他殚精竭虑主持编[zuǎn]整理的中医病因学巨著《诸病源候论》为载,而永垂史册。[3]

主要经历

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教育“太医署”,这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见于记载的规模宏大的官办医学教育。隋王朝还组织海内学者广泛搜集中医药资料,主要是历代及民间方剂、验方单方,卷帷浩大的大型方剂学著作《四海类聚方》2600卷编撰成书。由朝廷下诏,命巢元方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病因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就是在这社会时代背景下成书问世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