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隽公-抖音百科
景隽公,字超又字少泰,范阳人(今河北定兴县固城镇)。祖籍山东青州临淄县牛山稷门村,曾任徐州、齐州、豫州、荆州刺史。约在公元527年奉命平郴桂蛮寇,平寇后择南平县(今蓝山县)富阳里定居宗支繁衍人文,蔚起后裔遍及湘粤桂等省。成景隽,旧志不详,据富阳“成氏族谱”记载,成景隽为成淹之后,考北史魏书成淹传,据称成淹为上谷居庸人,北史成淹传载,子霄字景鸾,官至书侍御史,而南史孝义下,成景隽传,与成淹事迹绝不相关联。参照诸史以及资治通鉴所记载,成景隽,字超,(一作,字少泰)范阳人,初为魏镇东参将,太和中,弃魏从梁,因父仇投靠梁朝。南史景隽传,景隽为魏官,五兵尚书,父名成安乐,任淮阳太守,梁天监六年,常邕[yōng]和杀死成安乐,占领淮南,景隽为父报仇,杀死魏将城主首领严仲贤,投靠南朝,普通六年,常邕和为鄱阳内史,成景隽杀死常邕和,景隽家仇竟雪,梁武帝闻其贤,封为徐州刺史,普通五年八月,成隽隽攻魏国童城,九月攻魏国睢陵,普通六年正月,魏国僧侣叛乱,梁武帝遣骑常侍朱异使于睢陵,以宣城太守元略为大都督,与将军陈庆之,胡龙牙,成景隽等,率兵接应。大通元年二月,梁魏之兵相持于彭城,成景隽欲掘泗水堤坝以灌城,被魏将崔孝芬,李叔仁等所击,成景隽失利,,后调齐州刺史,遇郴州有蛮寇,成景隽率兵来征讨,借年老为名,遂选南平县为家焉,武帝认为成景隽忠良,封其子昭明为南平令,以便奉养,今富阳里上贤坊为其名也。 人物履历
景隽公在魏国当过镇东参军(南北朝时为诸王及将军开府者的重要幕僚),祖父成兴是魏掌管文书奏章和协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员。父亲成安乐也在淮阳任太守,梁武帝天监六年(507)被一个叫常邕和的人杀死。景隽公事后痛下决心为父报仇,公元508年景隽公杀了魏国驻守在宿豫城的军务首领严仲贤,随即把这座城献给梁国。从此景隽公就在梁国一面做官一面寻找杀父仇人。普通五年(524)身为徐州刺史,公元525年杀死父亲的仇人常邕和随即率军占领了魏国的监潼和竹邑两城。后被调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地区)刺史。不久郴桂一带发生蛮寇暴乱,景隽公又奉命南征,迅速把寇乱平定,巩固边境,百姓过上安宁日子。当年他已57岁高龄,不能再戎马奔波,他见南平(今蓝山)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毅然辞官择富阳里定居,安度晚年,成为成姓后代子孙开创崭新天地。 成就
景隽公光辉一生当过参军刺史等军政要职为保卫和扩展梁国疆土立下汗马功劳人们把他作骁勇善战的名将马仙碑他忠于国孝于父勤政爱民在任州官职时政绩卓著死后被追封为英烈景隽公确是有光明德性的人是后代子孙的骄傲值得世代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