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茂

清末粤剧名演员
李文茂(?-1858年),广东洪兵起义家、粤剧名伶,出生于广东鹤山禄洞旺田村。以打武生为著名,擅长扮演《芦花荡》的张飞和《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等角色。他精通技击,为人仗义疏财,每到之处给当地粤剧伶人和群众所尊敬。在广东洪兵起义中,李文茂和佛山三合会领袖陈开在佛山大帽山上竖起义旗,陈开为元帅,李文茂为副帅。他以戏班健儿为骨干,编建文虎、猛虎、飞虎三军,自己则穿上戏班中的蟒衫甲胄,以“拿龙、捉虎、㓥羊、拜佛、上西天”为口号,喻以攻打石龙虎门广州佛山广西等地。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攻入浔州城,杀知府刘体舒等,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改浔州为秀京,以浔州衙门为王府,并蓄发易服,颁发制度,分官设守,开炉铸钱,李文茂被封为“平靖王”。咸丰六年(1856年)十一月,李文茂北上攻打柳州。当时柳州仅有3000守军,终于在七年(1857年)三月失守。李文茂改柳州为龙城府,建平靖王府,设丞相将军等职,并自铸“平靖胜宝”钱币,自成一统。李文茂,勤政爱民,骁勇善战,深得民心,可是咸丰八年(1858年)于桂林一役中重伤,不久在庆远的深山中逝世。大成国也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清政府所灭。[1]

人物经历

李文茂,广东鹤山县人,原为粤剧名艺人,饮誉广州佛山等地舞台。天地会,又称三合会,是清代一个组织规模宏大的会党。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广东为其活动的中心地带。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咸丰四年(1854)七月,李文茂在广州北郊举义,联合于鸦湖起义的甘先,在佛岭市(今广州北郊新市之东)建立大营,又在石井、江村等地设立营盘,广聚人马。升平社学义勇亦起而响应,参加义军。
天地会自称“洪门”,义军自称“洪兵”,又因尚红色,裹红巾,系红带,又称“红兵”。李文茂、甘先统领水陆兵马兼理粮饷大元帅,建号“嗣统”。在佛岭市大营供奉五祖为主,设立帅府为领导机关;在各社学建立乡村政权,以维持秩序、征收粮饷而供军需。李文茂、甘先义军初起,广州清军大举出城镇压。义军两次设伏于牛栏岗义勇祠,利用菁密林深,重创清军,击毙副将崔大同、游击洪大顺、守备屈超群以及千总、把总多名,军威大振。数百里外的起义群众,皆来聚会。义军蓬厂、营垒数千,连接数十里。
李、甘义军向北攻克花县,向西联络佛山陈开,向东联络三宝墟、燕塘何六、陈显良,各路义军会攻广州,且为陆路进攻广州的主力。攻城义军前锋抵达四方炮台以及西关青龙桥下。清军仓惶中困守危城。水陆义军围攻广州约半年,此期间,清朝广东当局的号令不出广州城。全省各地纷起响应举义,先后攻克府州县城40余座。年初,起义军因久攻广州不下,解围分头转移。甘先北进湖南,1855李文茂则与陈开合军,沿西江西上,进兵广西。2月,围攻三水,旋进驻肇庆,稍事休整。5月下旬,陈、李联军由肇庆起程向广西进发,克封川,冲破清军在梧州的堵截,进入广西,克藤县,兵抵桂平大黄江口。6月5日,围攻浔州府城。9月中,大败广西按察使张敬修于平南石咀,守浔州清军外援断绝。9月27日,陈开、李文茂攻克浔州府,改称秀京,建立大成国建元洪德。下令蓄发易服,铸钱“洪德通宝”,分设各级官员,设局收税,联合广西当地各股起义军,准许起义军占领地区的农民所租佃的部分土地据为己有,向起义军交纳“洪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