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

北齐至民国时期的地名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辖赵郡、钜鹿郡、南赵郡等三郡。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州治初在广阿,后移平棘(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赵州时而名赵郡,时而名赵州,也有过栾州,庆源府之名。至民国(1913)改赵州为赵县,赵州之名终止。[1]

历史沿革

古赵州地在秦朝属于巨鹿郡新莽时属中山郡常山郡,西时属赵国北魏置殷州,北齐改名赵州,赵州名始于此,隋改赵州为赵郡,583年罢赵郡为赵州,607罢赵州为赵郡,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又改赵郡为赵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辖平棘县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栾州复名赵州。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盛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复为赵州。五代时为赵州宋朝为庆源军节度、庆源府。金为赵州,沃州,永安州。元明清为赵州。 民国改赵州为赵县。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后赵州地归巨鹿郡辖;
  西汉仍属巨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