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漏斗蛛(学名:Agelena labyrinthica)是漏斗蛛科的一种蜘蛛,分布于欧洲、中亚和中国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云南、江西、山东等地。它们喜欢在灌丛、草间、石隙和洞穴等处筑网,害虫天敌。雌蛛背甲浅褐色,有2条深褐色条斑纵贯前后,条斑前端狭窄,向后逐渐变宽。颈沟、放射沟及中窝明显。步足黄褐色,各节末端暗,有许多刺和毛,跗节的黑色听毛愈近后附节愈长。腹部为灰绿到紫褐色,背面正中有7-8对“人”字形斑纹。腹部腹面和侧面具黄白色鳞斑。雄蛛体色较雌蛛浓,黑褐色。步足较长。腹部窄小,其宽度明显窄于头胸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1]。 形态特征
原形态迷宫漏斗蛛,体长8-14mm,呈椭圆形,全体灰绿色。头胸部有白色车轮状斑纹,口小;单眼4对,位于头胸部背面下端,前列眼平直,后列眼前凹前、后列侧眼彼此紧贴,下有附肢6对,第1对螫[shì]状,内通毒腺;第2对为足须,似触角,其余4对为步足,由7节组成,跗节末端有钩爪2枚。腹部椭圆形,有八字形白斑5对,前腹面有生殖孔,上有生殖板覆盖,腹面后端有肛门,前端3对疣状的纺锤突,第3对纺锤突延伸成1对尾状。 雌蛛
体长 10 - 15 毫米,体型相对较大。背甲浅褐色,有2条深褐色条斑纵贯前后,条斑前端狭窄,向后逐渐变宽。颈沟、放射沟及中窝明显。前眼列平直;后眼列强前曲,8眼中以前中眼最大,前、后侧眼靠近。中眼域呈长方形。螯[áo]肢前、后齿堤各3齿。步足黄褐色,各节末端暗,有许多刺和毛,跗节的黑色听毛愈近后附节愈长。腹部为灰绿到紫褐色,背面正中有7-8对“人”字形斑纹。腹部腹面和侧面具黄白色鳞斑。腹部整体呈卵圆形,较为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