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是一部大型上海滑稽戏,是人民滑稽剧团原创于1958年的作品。[1][2]该剧的主要情节是在独脚戏《七十二家房客》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2]1958年版本的《七十二家房客》剧本由杨华生、张樵 侬、笑嘻嘻、沈一乐编写,裴凯尔作词,杨华生、杨茵、殷振家导演,陆敏担任舞美设计。[2] 1932年“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大量难民涌入租界,“房荒”及随之引发的房东与房客之间纠纷的题材在滑稽表演中就屡被涉及。《七十二家房客》主要讲述了一个二房东为谋利益,将房子拆成零碎,出租给众多房客,对房客进行榨取。二房东还和丈夫勾结警察,逼着房客们搬家,想用房子开向导社(变相妓院),并将养女阿香送给警察局长做妾。众房客出谋划策,帮助阿香逃脱,最后二房东夫妇和警察“369”自食其果。[2] 《七十二家房客》后被改编成多部电影和电视剧。[3]如1963年,《七十二家房客》被改编成电影上映,[4]2008年,电视剧《七十二家房客》播出。[5]
创作背景及历史
《七十二家房客》的主要情节是在独脚戏《七千二家房客》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1932年“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大量难民涌入租界,“房荒”及随之引发的房东与房客之间纠纷的题材在滑稽表演中就屡被涉及。对此,江笑笑的《闸北逃难》、刘春山的《二房东》陆希希、陆奇奇的《上海景》等滑稽唱词均有所反映,其中的一些还初步勾勒出二房东的蛮横形象。后来朱翔飞编演了独脚戏小段《七十二家房客》,姚幕双、周柏春则在前人作品基础上加以扩大,增添情节,仍称为《七十二家房客》。作品由于受到独脚戏表演样式的制约,登场人物少,冲突范围有所局限;同时其表达的主题诉求不同,内容大都是写 房客与房客闹纠纷,只有一个二房东,一天到晚劝架,自讨苦吃。1958年,该戏被滑稽剧团改成滑稽戏上演。首演后,几次修改,参加了次年的上海戏曲会演,此后又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加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