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门

动物界下的一门
软体动物门(学名:Mollusca)是动物界下的第二大门,简称为软体动物,[2]起源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10]截止到2024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收录的分类标准中,世界上共分为10纲106目1692科15767属133990种,[11]分布于世界各地,[5]在海洋、淡水和陆地上均有栖息。[8]
软体动物的体型差异较大,体长一般可从腹足纲不足1毫米到巨型乌贼22米长,体重最重可达约300千克,[5][6]呈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有三胚层[12][13]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及贝壳5部分组成。[2]软体动物的觅食行为多样,大部分是素食动物,以藻类或滤食性动物为食,而头足纲动物主要捕食磷虾沙丁鱼等。[14][15]防御方式包括卷曲身体、吸盘附着、挖掘、分泌黏液和排放化学物质。运动方式有爬行、游泳、射流推进或喷射等方式。[16][17]
截止到2024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示,该门共有9063种被列入,其中297种被评为灭绝物种(EX),16种被评为野外灭绝(EW),728种被评为极危(CR),622种被评为濒危(EN),1059种被评为易危(VU)。[3]软体动物在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服饰和货币方面展现出多样性。牡蛎是古代被推崇的食材,不仅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9]海石鳖和耳鲍等物种具有药用价值,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18]古希腊人培育的骨螺类动物提供了珍贵的紫色染料,被用于制作象征权力和威望的服饰。[19][20]此外,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一些社会被当作特殊货币使用。[21][22]

演化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