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联邦(原语种名称:Rheinbund,英文名称: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是1806~1815年德意志出现的政治体。[1]
1806年7月12日,十六位德意志王侯宣布脱离神圣罗马帝国,组成莱茵联邦,并承诺向拿破仑提供六万三千名士兵。拿破仑拥有莱茵联邦各国一切外交和内政的决定权,同时对各国财政和贸易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决定权。[2]1806年8月6日,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莱茵联邦进入正常发展阶段。[1] 到1808年,莱茵联邦拥有4个王国、5个大公国、13个公国、17个侯国,面积超过32万千米,人口约1460万。[1]莱茵联邦内实行《拿破仑法典》,废除农奴制,[3]对行政、法律、农业、手工业及财政等各方面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被视作德意志境内抗衡普、奥两大国的“第三条道路”。1813年莱比锡民族解放战争后,莱茵联邦逐渐解体,直至维也纳会议上被融入新成立的德意志联盟。[1] 基本介绍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联邦条约(德文: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而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 莱茵联邦。联邦在法兰克福设两院制议会,法国皇帝拿破仑兼任莱茵联邦的最高元 首,并且支配联邦的外交和军事;协议同时规定,在发生战争时,联邦有义务向拿破仑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1806年8月6日,已自称奥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在接着的数年,有再多23个邦国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够统治帝国剩下的领土奥地利。德意志地区内只有奥地利、普鲁士、丹麦控制的荷尔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未有加入邦联,而且不计算并入法国的莱茵河西岸和艾尔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