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

1939年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歌曲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章。由光未然张光年[1])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2]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3]
冼星海在创作《保卫黄河》时采用了复调中“卡农”的手法,旋律多重复模进、轮唱,在演唱时营造出“此起彼伏、万马奔腾”的气势。该歌曲共分为两段,第一段(1-32小节),是一个二声部轮唱,采用了速度较快、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体裁。第二段(33-85小节),是一个三声部轮唱,这个部分是在第一段词曲的基础上,插入了一个男生声部,给听众带来了一问一答、互相交替的听觉效果。第二段中穿插的“ 龙格龙格龙格龙”衬词,更是完美地将民间音乐的素材融人西方作曲手法中。[2]
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公学举行的延安第一次音乐大会上,《保卫黄河》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章由抗敌演剧三队[4]首次正式演出,邬析零担任首演指挥官[1];同年5月11日,在鲁艺成立一周年纪念晚会上,冼星海亲自指挥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5]1964年,《保卫黄河》入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四场《抗日烽火》。2019年6月,《保卫黄河》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排在《义勇军进行曲》之后名列第二。[3]

创作历程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