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筠松

唐朝地理风水学家
杨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杨救贫,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别号玄赤,唐代窦州(广东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1]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2]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3]
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三月初八日,其父亲杨淑贤有三子,长子筠翌、次子筠宾、三子筠松。筠松幼年聪颖过人,学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后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3]广明中(880年),黄巢破京城,筠松离京出走,先入昆仑山,后到虔州(江西赣州),因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2]留虔州期间,在崇贤里黄禅寺遇曾文辿,曾文辿[chān]拜筠松为师,朝夕跟随,竭尽弟子之礼。杨救贫在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定居期间,著书立说,授娃传艺,建宅修墓,使地理堪舆文化流传于世,供后人学习研究,[2]其著述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3]光化三年(900年)三月初九日,杨筠松病逝于虔州,终年67岁,葬于虔州于都寒信峡药口坝。[2]
杨筠松的风水理论,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文化,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思想,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杨筠松有《撼龙经》《疑龙经[4][5]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等著作传世,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2]

人物生平

明朝嘉靖15年(公元1536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