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泰殿(英文名:Hall of Union and Peace),[1]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原是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乾隆年间开始用于贮存宝玺,现为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展厅。为后三宫之一,[5][2]坐落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 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2]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行了重修;[5]清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大火,也使交泰殿遭受了损毁;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泰殿被设置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5][8]交泰殿形状为正方形,进深和开间均为3间,殿顶为单檐四角攒尖,铜镀金宝顶,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梁枋上装饰着龙凤和玺彩画,双昂五踩斗栱。[3]交泰殿四面明间设有门,门上装饰着三交六椀[wǎn]菱花和龙凤裙板隔扇门,各有4扇。南面次间装有槛窗,而其他三面次间则是墙壁。[5] 交泰殿的代表性文物有铜壶滴漏、大自鸣钟、无为匾、二十五宝玺。[9][10]1961年3月4日,包含交泰殿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清朝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lù]中的二十五宝玺,[10]被转送至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中保存。[11] 名称由来
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