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姓是中国姓氏中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历史传说时期已有常姓人物出现。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常先、常仪以后,又有来源不同的三支常氏。[1]其中一支是源于姬姓的西周时卫康叔的支庶子孙,因食采于常邑(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以封邑名命为常氏[1][2]。另一支出自古代的吴国,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还有一支系北宋时因避讳而由恒氏所改。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恒氏避宋讳亦改为常”。[1] 常姓分布很广,常姓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山东、山西、河北、陕西、辽宁五省集中了常姓总人口的33.4%。常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隋代鄯善右族有常氏;清道光时云南马龙州(今马龙)土知州为常氏,系彝族;裕固族常曼氏,汉姓为常;柯乐克孜族额齐克氏,汉姓为常;土族常鲜氏,汉姓为常;水、满、彝、回、蒙古、东乡、锡伯等民族也都有常姓。[1] 常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80位。[3]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数据,当代常姓的人口已达240多万,为全国第八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2021年2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姓名报告显示,常姓在2020年“百家姓”中排名第100位。[4]
起源演变
源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