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逊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王逊(1915年~1969年),山东莱阳人,中国著名美术史、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任《美术》《美术研究》执行编委。[1][2]
王逊他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和清华大学学习,逐渐深入美学和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撰写了多篇关于传统绘画、雕塑、石刻、壁画等艺术的论文,对传统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王逊编写了《中国美术史讲义》一书,该书被认为是当时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深受欢迎。1957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这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第一个美术史系,为培养美术史、美术理论方面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亲自主持和参与了国徽设计、景泰蓝设计、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研究等重大课题。1969年3月21日,王逊因肺病在北京去世,终年54岁。出版专著有《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北京皮影》等。[1][3]

个人简介

王逊(1916.7—1969.3)山东莱阳人。美术史家。1933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39年在昆明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中国哲学研究生。曾任云南大学文史系讲师、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讲师,敦煌艺术研究所设计委员,南开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系主任,兼《美术》杂志执行编委、清华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有《中国美术史》。王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家,著有《永乐宫三清殿壁 画题材试探》、《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等。他撰写的讲义《中国美术史》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学术专著,也是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的重要文献。而2006年5月出版的《王逊学术文集》既是对王逊先生学术文章的一次成规模的整理,也是对先人在天之灵的一次告慰。

艺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