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是现代作家张一弓创作的中篇小说,首发于1980年《收获》第一期,1981年,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讲述在1960年春天,李家寨大队书记李铜钟为了让群众不至于在天灾人祸造成的大饥荒中饿死,冒险带领社员“抢劫”国家仓库内的五万斤公粮,因而触犯刑法,被捕入监,含冤而死。小说围绕粮食问题有力地揭露了“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真相:浮夸风、共产风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启示人们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思考。[1] 内容简介
清明时节,新上任的地委书记田振山冒雨乘吉普车前往偏僻的山区小县,参加李家寨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铜钟的平反大会。发生在19年前的往事又出现在他的眼前:
1960年春,李家寨的“大跃进”,给国家上交了几百方斤公粮;“反瞒产”,又挖走了社员们的10万斤口粮,李家寨近500口人断粮己经7天了。十里铺公社书记杨文秀,原是一个文采出众的小学教师,可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才能用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上,而是把全部精力用在揣摸上级意图和工作中搞“花架子”上。出生在逃荒路上、在朝鲜战场上又失去一条腿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铜钟,拖着一条七斤半重的假腿,三次到公社要统销粮都无结果,只好向县委写告急言,结果又石沉大海。正在这时,有人报告口粮问题解决了,李铜钟满怀希望地赶到公社,结果又受到愚弄。公社书记杨文秀带他们参观、品尝的“代食品”,说是用红薯秧和玉米皮,通过“化学”的方法制成的。结果柳树拐大队支部书记刘石头告诉李铜钟,这是他为了逃避挨整,用一半粉芡和一半玉米面做成的,借此哄骗杨文秀的。李铜钟万般无奈,找到靠山店粮站站长、在朝鲜战场上失去一只胳膊的老战友朱老庆,借出5万斤粮食,去救全村乡亲的命。两人都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们在借条上庄严地按上了自己的指印。刘石头率领柳树拐的社员在前往卧龙坡火车站逃荒的路上,途经李家寨,李铜钟指挥人们支起三口大锅,让逃荒的乡亲吃上一口热饭。公安局以“抢劫罪”来抓李铜钟时,他平静地劝住保护他的李家寨人,投案自首去了。在县法院审讯庭,李铜钟见到坐在审判席上的县委书记川振山,喊了声“田政委,救救农民吧!”便栽倒在地上。在卧龙坡火车站,田振山劝回逃荒的农民,下令打开全县的粮仓。田振山因此被撤职,接受批判。昏迷了三天三夜的李铜钟,终因积劳成疾,心脏停止了跳动。